咨询邮箱 400-900-1558

大理旅游咨询服务热线、咨询邮箱

古乐遗韵―大理历代洞经音乐文化人物

2019-06-06 02:20 | 阅读:5441

来源:大理旅游网

洞经音乐最初来源于道教,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有关洞经音乐的人物涉及到道教人物也就不足为怪了。大理洞经音乐文化在其70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仅内容上得到了大量的充实完善,形式上有了全面的创新,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洞经音乐人才,也只有这样,洞经音乐文化最终才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事实上综观云南洞经音乐文化,不论何地何时,都有一批自己的洞经音乐英才在支撑着洞经会,促进洞经音乐文化的发展。从洞经音乐产生至今,全省洞经音乐人才可谓多如牛毛,难以计数,他们是洞经音乐文化的一大笔财富。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尽管云南省各地洞经音乐英才辈出,历代精英难以计数,但在这里笔者惟有对苍洱境内历代部分主要人物进行介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洞经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十分久远的过程,且与各种宗教相互牵连,因此对其有关人物一概而论,恐难显出真实面目,也不符合科学性和客观性,故拟将所介绍的人物分为三类:一类就是带有浓厚宗教神话色彩的道教神仙,如西王母等;第二类是从大理洞经音乐产生、形成至解放前的历史人物;第三类为解放后至今的大理洞经音乐文化英才,三分类法,贯穿大理洞经音乐文化的始终,是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教育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又一历史见证。


(一)神话传说人物

西王母西王母,俗称金母、王母娘娘,是道教的女仙之长,玉皇大帝的妻子,也是中国民俗信仰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据研究,她最初来自汉文化圈之外,是一个原始部落的图腾神,居住在昆仑山瑶池,后经过道教的几次大改造,才变成一个女神领袖。最后又由于玉皇大帝信仰的兴起,她终于成了人们敬仰的玉皇大帝的正宫娘娘,道教的女仙之长。

传说大理的洞经音乐原为瑶池玉律,是天上的仙乐,属八部仙音之一的玉清音,由王母娘娘执掌。《叶榆稗史》中的《八部仙音》载:“……玉清音为金母所有。金(王)母游于人间,携乐工三十六,行乐于点苍山,遇童陈玄子而怜世无仙音,令侍女传之百曲,为大洞天音……”《叶榆稗史》和《淮城夜语》的其他记载亦与此大同小异,大致说的就是洞经音乐是王母娘娘瑶池宫中经常演奏的仙乐,在元末明初,王母常携侍女乐工到点苍山中和峰香草坪演奏;因其怜世无仙乐,便遣其属下乐工天音童子投胎到大理城,取名为玄子。陈玄子自幼人道苍山中和峰玉皇阁。有一天,玄子奉师命到香草坪采药,遇王母遂得授仙乐。后玄子在王母侍女紫霞紫燕的帮助下,弘扬仙乐,传授于三迤各道观,仙乐最终得以传到人间。这些传说,尽管只是道教的神话故事,不可能也不应该说洞经音乐是王母娘娘传授,但它却折射出洞经音乐的产生与道教的密切关系。

紫霞、紫燕、。传说紫霞、紫燕是西王母的侍女,也是西王母谈演玉清仙音昧座下三十六女乐工之佼佼者,据《叶榆稗史》、《淮城夜语》等野史记载,她们常陪西王母到苍山中和峰香草坪演奏仙乐。元末明初西王母遣天音童子陈玄子投胎叶榆传授仙乐。玄子长大后,西王母特派紫霞、紫燕每逢朔、望之期教授陈玄子《三洞仙经》曲谱和琴技,终使玄子技艺飞进,得玉清仙音之真传,此后世间才有了洞经音乐。

云和子成都都江人。相传云和子为元末明初四川七曲山碧云宫道士。他的前身本是西王母座下的玉律仙官,后奉王母命降生到四川为道,传授仙乐。在七曲山,云和子遇梓潼帝君点化,得乩降《清和度世经》一部,共六十四卷(首)。云和子便把其中二十八曲谱成乐曲,但其余三十六曲终来能谱成。元延佑初,点苍山道士陈玄亮人七曲会云和子,云和子和陈玄亮共同研讨三月,终由陈玄亮续谱成三十六曲(《三迤随笔》中的《明初三洞典籍》一文则说,二人各谱七十二曲)。云和子谱的曲子主要以宫、徵定调,曲调高亢、庄严、变化较少,主要用于道门的各种法事法咒,其乐演奏乐器也较简单,大多只用木鱼、玉磬、碰铃等道教法器,故称这些乐曲为“崆音”,又称“大洞法音”。云和子的崆音一般只流传于道观,民间极少采用。后来云和子曾多次于七曲山和大理点苍山陈玄子相会,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并把学到的各种洞经音乐传授于道观,从而开创了洞经音乐东支——四川洞经音乐(崆音)。云和子遂成了洞经音乐东支创始人。

卫琪粤中阳,元末明初四川七曲山道士,云和子的师兄。据《三迤随笔》中《明初三洞典籍》载:“元延佑丙辰年,云和子师兄中阳子,姓卫(魏)名琪,号中阳,得乩降《清和度世经》,论述《梓潼衍化度世经》六卷。而琪不善曲,苦传经之艰辛。后得二人(即陈玄亮和云和子)之助,而度以曲,名为《玉清文昌大洞经》。”又说点苍山玉皇阁存有卫琪亲抄的《玉清文昌大洞经》一部。可见卫琪是《文昌大洞经》的始作俑者,他长于论述经典,当属洞经音乐东支的又一创始人。

孙不二道姑,号清净散人。王重阳的弟子,“全真七子”中的第七子。传说在元末明初孙不二曾率女弟子至点苍山传道。《叶十榆稗史•清净散人孙不二》一文称,大定初年孙不二率四弟子人滇,于大理斗姆宫宫壁题书:“灵光一点,玄达三关,不是神仙府第,今霄有缘到此方,巧巧巧,若非洞宾洛阳去,也跨黄鹤,点苍一游伴我酣。龙泽佳地,五华巍然,当年道主涵关,彩云南现仙境地,妙妙妙,炼就丹砂返本照,解除烦恼,拔脱三涤一了然。”并说孙不二游大理时曾到点苍山玉皇阁演全真教义,收了两个女弟子。又据《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序文载:“元朝时……于大理建二十四道观于点苍山诸峰,唯中峰依其龙穴佳地,为全真道长仙姬孙不二收叶榆段奉仙为徒,道号处链,于中峰建玉皇阁。”说的是孙不二是玉皇阁的创始人,可见孙氏与洞经音乐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张三丰张三丰是道教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名号、籍贯、生活时代各地众说纷纭。如关于他的名字就有名通、名金、名全一(或铉一)、名君宝(或君实)、名山峰(或三峰)、名玄玄等说法,又有号昆阳、号玄玄子、号保和容忍三丰子的说法,《明史•方伎传》认为他“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关于他的籍贯,有的说是平阳人或猗氏人,有的说是宝鸡人,有的说是天目人等等。关于他的生活时代,有的说是宋朝者,有说是元朝者,但多数人认为他是生活在明朝。《明史•方伎传》载:张三丰在明代影响最大,明皇室多次派人四处寻访,却未能如愿。

张三丰是道教武当派的开创者,传说他行踪莫测,忽隐忽现。据有关专家研究和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秋,张三丰从武当山来到云南弘道,收得沈万三、余飞霞等弟子,传全真道于云南各道观。关于张三丰与洞经音乐的关系,《淮城夜语•张玄素入点苍》载:“张玄素,辽东益州人,生于元初,乳名全一,元初入学,诹名通,才智超群,博学经史,过目不忘。人仕,淡功名,喜清闲林下。先生身材高大,龟形鹤骨,大耳方颐,青髯如戟。初拜碧落宫白云长老为师,悟修身之道后,遇全真道士邱处机,传吐纳而悟,辞家远游,学道于火龙真人,得延年术,后至宝鸡金梦山精研道学,号三丰道人。道成,游天下,至武当,结篷于玉虚台,精研太极剑,武学自成一家,以阴柔阳刚、刚柔两仪四象而创太极三功,即内丹太极剑三百八十四招,太极两仪拳三百八十四拳,阴阳太极拳。(元)至正年玄素人滇,与点苍山玉皇阁道长陈玄子识,留居一载,与段总管:识,成忘年之交。玄亮玄素同一师门,谈甚默契,玄亮将玄素著经《上圣灵妙真经》、《大圣灵应真经》、《大圣灵通真经》配以丝竹曰飞三洞谈经》,由玉皇阁十八道士、段府十六乐工共习,谈演于五华楼,叶榆四千余军庶聆听于楼下,由朝至暮无一退者。至此大洞仙音始为世人识。”此外《三迤随笔》、《淮城夜语》等野史也有类似记载。可见,尽管张三丰没有直接参与洞经音乐的创建,但其所著道经及其思想对洞经音乐的产生和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可信的。



相关栏目: 文化艺术
相关标签: 古乐 遗韵 洞经 人物
责任编辑:Apple 2020-06-06 02:24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