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时期,修筑城池,建盖大型建筑时,经常在使用的砖、瓦上模印文字,这就是“有字瓦”,瓦上的文字称“瓦文”。世纪年代末期,年轻的考古学家吴金鼎等一行人在苍洱境内进行考古调查、发掘时,首次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有字瓦。这些有字瓦后被著录在《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之中,受到中外学者及文字爱好者的重视。
70年的时间过去了,考古学家们在大理、巍山、弥渡、洱源、丽江、腾冲、楚雄、姚安、昆明等南诏大理国故地,发现、搜集到了数量惊人的有字瓦片。当人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对有字瓦上的模印文字进行拓制与整理时,发现这些文字,有的全是汉字,有的好像是把汉字略为增损或是用汉字偏旁拼合而成的一种简单文字,有的全不像汉字,而近似一种简单的符号。有字瓦上的文字,其字形不外上述三种情况,那么,此种瓦文到底为何种文字呢?
一种观点认为,此种文字就是白文。所谓“白文”,是南诏中后期出现的一种以汉字作为基础的民族文字,它一方面直接借用一部分汉字,另一方面以汉字为基础,创制新的文字,这些文字结构上与汉字接近,但他们是以汉字记录白族语的音,解白族语之义。所以从有字瓦上的文字结构分析,有字瓦上的瓦文,就是南诏时期的白文。